基于对中国东部沿海主要城市集群区域面临的高温灾害和暴雨灾害进行的系统性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城市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影响,过去几十年,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主要城市区域高温热浪和极端强降水等气候灾害的发生频次和强度都显著上升,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挑战。与此同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与产业发展业已成为城市区域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促进中国城市区域应对系统性风险挑战,报告提出 以系统性思维变革重塑城市发展等建议。
《报告》将该国划分为爪哇-巴厘、加里曼丹、苏拉威西、苏门答腊和马鲁古-巴布亚五大区域,分别从装机充裕度、煤电投资建设经济性和资源约束三大角度展开分析,并对2022年印尼装机充裕度和煤电投资建设经济性在各地区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
报告根据绿色和平提出的绿色与包容性复苏政策框架,对多个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各国在复苏过程中的优良做法和薄弱环节,对中国绿色复苏提出意见和建议。
基于文献研究和模型分析两种方法。报告第二章通过文献综合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帮助全社会实现减排的积极作用,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自身面临的能耗和碳排放 问题。第三章通过收集中国范围内的最新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全面梳理了 2020 年以数据中心和 5G 为代表 的数字基础设施的用电量和碳排放现状,对2035年数字基础设施的能耗和碳排增长进行远期预测。第四章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访谈的方式,提出了中国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可再生能源的重点路线。第五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与企业建议, 为该行业迈向碳中和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报告分析了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可再生能源的机遇与挑战,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驱动、可再生能源大尺寸化、可再生能源数字化、可再生能源设备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报告重点探讨了与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密切相关的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部门减排的解决方案。
通过比较能源信息披露、节能减碳表现、可再生能源表现和影响力,报告评估了行业领先的22家互联网云服务与数据中心企业针对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响应速度与实施力度,并对互联网云服务企业和数据中心企业分别进行排名。报告也对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提出企业应设立2030年前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并进一步提出2030年前实现全范围的碳中和目标等建议。
本报告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绿色复苏”在互联网舆情大数据中的讨论和表现,记录和呈现中国复苏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群策群力,探讨和展望中国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动能。
基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互联网科技产业的碳排放增长备受关注。报告分析了中国科技行业 100% 可再生能源转型加速的绿色拐点以及全球41家已率先设立长期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科技企业,并为企业设置100%可再生能源目标提供了具体建议。
报告从宏观政策、市场趋势,以及具体的技术创新趋势: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回收、光伏支架、光伏建筑一体化、清洗机器人、运维无人机8个不同领域对创新科技新机遇进行了详细梳理,分析了资本领域的光伏新赛道、平价时代的创新机遇以及光伏下游的创新潜力。